胸藏文墨,悠然忘我——胡辛绘画作品集序

2014-09-08

    我与胡辛教授相识时间不长但神交已久。30年前她的《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时,其时我所执教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就掀起了热议话题,记得李菊生兄就颇自豪地对我说:胡辛是我的老同学!又知晓《四个四十岁的女人》中教师柳青和医生魏玲玲的原型都来自景德镇山村——原来胡辛大学毕业即分配到景德镇,一待就是八年!辛卯初秋,我与她在省政协画室偶遇,她原本是为朋友的小孩学画来咨询,我从她的谈吐中觉得她对绘画有感悟,便即兴让她临摹一只我画的家雀,并打趣她临摹的家雀头大得像吃了三聚氰胺;但她随即画出的第二只家雀却蛮像样了!于是,我作了一幅兰花让她"家庭作业"。又赠她一幅斗方山水《三清神韵》。然而,她"家庭作业"迟迟未交,原来她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重压下一时无暇顾及;而我也在教学第一线,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匆匆见面,聊天多于习画,因我们都是安徽人,她的父亲胡江非与我的恩师胡献雅又是知交,我们又都在景德镇生活过好些年,眼下又都执教于高校,于是南昌旧话、瓷都往事、新风时弊,家事国事天下事,扯起来有话逢知己之感。高兴时也舒纸磨墨即兴作画,见她学画一次比一次飞跃进步,更打心底祝贺。她称我为老师,其实难负。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她年近古稀。在教育、文学、影视上功成名遂的胡辛教授又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学习国画之外,于去年暑假开始涉猎陶瓷艺术,且山水、人物和花鸟全面铺开,"苦"中作乐,且乐此不疲。她创造了"奇迹",短短时间收获颇丰,得到诸多画家学者的认可和赞许,成为横跨文坛和画坛的又一佼佼者。
                     今年是她执教47周年、文艺创作31周年纪念,藉此契机,南昌大学为其举办回顾展,江西教育出版社为其出版画册,这当是一件盛事。弟子愈千、著作等身、满壁丹青,同时亦体现了胡辛教授一贯的敢想敢干的勇气、能力和魄力。
                     实话实说,胡辛教授从来都是最引人瞩目的一个,说话铿锵有力,走路大步前行,做起事来更是风风火火。作为老师,她经常向学生们介绍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并让研究生们自编自演了短剧公演。黑泽明自言:日本深山里有一种外表丑陋的蛤蟆,人们抓到它后,将它放到镜子前面,蛤蟆看到自己就会吓出一身的油,而这种油恰恰是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黑泽明自喻是站在镜前的蛤蟆,而吓出的的一身油应该就是他那些闻名于世的电影。黑泽明的自知,应是自谦和自信。给世人的昭示是不要怕丑,要敢于正视自己,方能攀登高峰。
                     以情入画,以画载文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窃以为最显著的一点可能就是中国画的文人特质,它包涵蕴藏又宣泄了强烈的文人情怀和文人情趣,兴之所至,信笔拈来,往往不拘章法,不求形似,肆意而为。表达的是真性情、高格调。胡辛教授常说,画画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可以拿起笔信手涂鸦,聊以自娱。文人画特质可能更接近于人的天性。胡辛刚刚学画时,其《葫芦八哥》、《水清月古》、《香远溢清》等作品中的葫芦、八哥、荷叶、荷花、麻雀等,寥寥几笔,率意天真,稚拙中见力度,不落俗套,毫无匠气。让很多人赞叹:这是你画的!?不得了!
                     天性使然的文人画,与胡乱涂抹相比更加有内涵有深度,于人重在学养深厚,于画重在格调高雅,它特有的文学性、抒情性与工匠画有所区别,而不仅仅拘泥于程式、笔法。胡辛本是教授、作家,腹有诗书气自华,何况她与美术界颇有渊源,撰写过长篇传记《彭友善传》、长篇小说《陶瓷物语》、《怀念瓷香》等,在文艺报、江西日报发表过介绍胡献雅、黄秋园、胡敬修、蔡超、李菊生等为人为画的文章,作为主创摄制并播出过两部9集电视系列片《瓷都景德镇》和《瓷都名流》等。她对画坛大家名作耳熟能详,眼界高,有品位,奠定了她进入画坛的基础。而作家的头脑和对对象敏锐的观察力,更使得她的作品虽兴之所至,但又言之有物。纵览胡辛绘画作品,基本每幅画作都寄托着她的情感,以情入画。其有特色题材主要集中于:一是表现祖籍黄山太平,如《梦里黄山》、《梦归黄山》、《黄山礼赞》、《家乡太平》,多以山水画还原故乡印象;二是家乡江西的名山秀水:《井冈之春》、《巍巍井冈亦秀》、《庐山之恋》、《井冈山上杜鹃红》、《秀奇三清山》、《芦溪龙虎山》、《鄱湖冬韵》、《红军长征第一关——瑞金云石山》、《兴田记忆》等等,这也与她富有江西地域特色的文学创作传统一脉相承,将江西红色文化、绿色文化、陶瓷文化融入绘画之中;三是以女性视角、教师身份表达她身边的人物。胡辛教授以家人为原型创作了《三代女性 走过从前》等陶瓷作品,寄托了其对父母、奶娘以及六姐妹的深厚感情。作为47年教龄的老教师,胡辛常说教师的职业属性已融汇进她的血液中了。她善为人师,其陶瓷和国画作品《毕业歌--莲子已成荷叶老》极富新意,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与身穿毕业服的学生合影留念,周围环绕着绿已转黄的老荷叶,而成熟的莲子挺立其间,寄寓她干了一辈子的教师事业。学生们面对此作品时,都会兴高采烈地指指点点猜测这人是谁那人是谁,她总是笑而不语,这恐怕是胡辛作为教师最为得意之时;四是对本身文学作品的视觉还原和重构,这也是胡辛绘画创作中最为独特的部分。胡辛教授一直以来秉承着"女人写女人"的创作志趣,从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伊始,中篇小说《这里有泉水》、长篇小说《蔷薇雨》等都被改编成电视剧,有的小说还改编成电影,她的作品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命运各异的女性形象。这回,胡辛教授以其小说人物为原型创作了国画和陶瓷作品《四个四十岁的女人》和《蔷薇雨·七姊妹》。以情入画,以文出画,将文学与绘画结缘,极富新意,是她作为作家和画家双重身份所独特的情感表达。
                     胡辛笔下跳动的斑斓色彩的山水、人物、花鸟让人耳目一新!她创作的《戏梦人生》、《听画看音》、《桃花源记》、《层林尽染》等国画和陶瓷作品体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她多以戏剧人物、仕女、荷花、蔷薇、梅花等等侧重女性化的选题以及追求绚烂繁复、色彩秀丽的风格,不拘泥章法,大胆着墨赋色,浓烈而不失典雅。如她所言:总觉得自己画没有画完,墨没有用够,颜色少了一种。虽说其人物、花鸟的技法上不像专业画家那么老道娴熟,但也能独辟蹊径,平淡天真,自成一体,别有味道。其山水画里浓浓的江南情调喷薄欲出:树木浓郁,繁花似锦,层峦叠嶂,满纸烟云,就像她的文字一样华丽优美。体现了她女性视角下的独特审美情趣。
                     苦中作乐,怡然自得
                     47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胡辛就被分配到景德镇的一个山沟里做村小老师,自此在景德镇一呆就是八年,在这里她领悟了"茹苦含辛"四个字的涵义,这也是她的笔名的由来。人的记忆中往往会淡忘一帆风顺的经历,而历尽艰辛的磨难却刻骨铭心,"我的八年青春都献给了景德镇",从胡辛日常的言语中更能体会到她对景德镇的刻骨铭心——进而有了对陶瓷的挚爱,也埋下了绘制陶瓷的种子。在她的眼里,"瓷如女人","瓷犹如人的情感,轻轻一碰就会粉粉碎",她是重感情的,细心呵护,容不得丁点碰撞,当然包括她对景德镇、对陶瓷的眷恋。
                     恍然间,当年的茹苦含辛还历历在目,而胡辛教授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她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景德镇市荣誉市民称号",那份对陶瓷的炙热情感更见炽烈。去年暑天与寒冬,为圆少时梦想,她重走景德镇,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生活过的地方,过上"苦行僧"的日子,长期待在地处偏远住宿简陋的浮梁乡村、龙山窑等地,每日粗茶淡饭,潜心学习画瓷,乐在其中,甚至中午都不愿休息一刻。胡辛教授延续她一贯的敢想敢做作派,略试釉上画后,直接入手自己喜爱的釉下彩,甚至绘制烧制难度极大的青花釉里红。当300件大瓶《戏梦人生》放进窑中烧制,她期待着,有点忐忑,又有点兴奋,待窑门打开,瓷器取出,她不禁将脸庞贴在还见烫人的瓷瓶上,不知是母亲痴爱孩子还是孩子依偎母亲?这件作品以青花勾勒,用了釉里红、霁蓝、影青、紫金、黄花釉等釉料和大红、蓝紫、娇黄、深绿、胭脂等高温釉下色料。不敢说把握娴熟,但其彩釉料性的发色、浓淡深浅的搭配等的确叫人眼前一亮,关公、包公、岳飞母子、诸葛亮、白娘子、小青、穆桂英、铁弓缘、拾玉镯……穿越时空,实乃"汇千古忠孝节义笔笔画来漫道逢场作戏,将一时悲欢离合细细品味管叫拍案称奇",既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剧人物,又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毕业歌:莲子已成荷叶老》将李清照词句与教师职业融汇,立意颇高。《三代女性》图文并茂,四张老照片四段真实朴素的解说词,解说词旁的脚印等让人"走过从前"。这些不得不让人赞叹她的创新性。她谦称她这是"点墨染青",但正是"点墨染青"中让她摆脱了烦心劳神的俗事俗障,"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进入到淡定之境界。
                     今年是胡辛教授文学创作31周年、执教47周年,此画册的出版,当是江西文艺界和教育界的一件喜事。作为获得全国奖的作协老人、收获颇丰的影视文人和崭露头角的画坛新人,胡辛教授始终立足江西,勤耕不辍,而画册的出版,开启了胡辛教授在艺术创作上的新的一页,也是阅尽人世百态,历经人生风雨后的从容回归。我以为书画家首先应该是个文人,胸无点墨,哪来腕下清风?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若浮云。相信丹青陶瓷会给年近古稀的胡辛带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孙宪教授,著名山水画家,江西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江西美协副主席)

链接:南昌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