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真诚与永恒——胡辛的文学与人生

2016-03-28

              

  30多年来,她创作了100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传记和影视剧本,是江西文学成就突出的女作家,也是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站在时代前端,倾诉女性、歌吟家园、坚守理想,以其蓬勃的叙事在守恒变异中求新,注定成为我们时代文艺创作的独特标杆。她就是作家胡辛。

  别样的女性吟叹
                   1983年,胡辛携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初涉文坛,以四个女人在过去20年的寻觅来深切地演绎女性情愫,勇敢地发出"女人为什么要有自己独立的节日"的诘问,浓厚的女性意识洞开了别样视野,发表后即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20余年,她始终以一颗挚爱生活和文学的女性心灵坚持写作,笔耕不辍。她倔强而又执著地将她丰沛的女性意识汩汩流淌在笔下,无论是奶娘那无私博大的奉献,艾小雨、树云执著于事业的激情;还是四小姐那无悔于爱情的坚贞,小弟、谷子、金景景的敢爱敢恨的独立……这些红土地与白土地上普通女性的苍凉,虽备受苦难却焕发出炽热的生命光芒,滚烫着浓烈的现代女性意识。
                   这种女性主体自主与自觉的意识在《怀念瓷香》和《蔷薇雨》两部小说里得到了丰沛的表达。《怀念瓷香》是一部有着丰富象喻的作品,在胡辛的心中,瓷都就是一座母性的城,白色的荒原是母土,她所极力张扬的窑门图腾正是赤裸着繁衍生命的甬道,祭奠着女性分娩的苦痛与伟大。在《蔷薇雨》中,胡辛借着蔷薇的书写,呈现了七姊妹在情爱追求过程中不同的生命形态:那欲爱时的等待与渴望、震颤与悸动,是重生与濒死一般的燃烧与撕裂的痛。都说传记是男性的历史,然而胡辛的三部长篇传记《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最后的贵族——张爱玲》《陈香梅传》以她"写出女性真实"的勇气和力量,将这几名传奇不凡的女子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这是女性追问自我、寻找自我的人生旅程。
                   胡辛的女性吟叹,想象淋漓,泼辣实在,正是她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胡辛似乎更倾心于讲述女人的故事和女人的世界。胡辛在她自己的一间屋子里思考与自省,用文字向人们倾吐女性的幸福与疼痛、甜蜜与苦涩,诉说着女人的美丽与平凡、刚强与脆弱。同时又大胆地敞开心扉,用女人的眼睛去注目这个繁复多元的世界。或许,关于女人的故事总能唤起她心底的深深眷念和记忆。
                   赣鄱大地的歌者
                   韦勒克说:"伟大的小说家们都有自己的艺术世界。"胡辛生于江西瑞金,童年迁往南昌,成年后先后在景德镇、南昌从事教育工作。可以说,赣南、景德镇和南昌构筑了胡辛文学的总体世界。她有着对于故土家园的深情。自创作伊始,她笔下的赣鄱大地跟随着她一起成长,她所写下的便是脚下的这方水土和这方女人的生命关联。如果说《四个四十岁的女人》对南昌地域地志的描摹是全景,那么《街坊》《情到深处》就是中景,而《蔷薇雨》则是这个交织着传统与现代城市的特写。《蔷薇雨》描写了赣地洪城从大井头、系马桩、三眼井、六眼井、孺子巷再到大井头这么一个磨磨圈大的地方,描写了这方土地所特有的民俗、世态、语言、习惯。胡辛的南昌书写留住川流不息的时光,为这座城市留下永不磨灭的文化记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瓷都景德镇生活8年的胡辛始终如一地对这片故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瓷城系列《瓷都一条街》《昌江情》《禾草老倌》《地上有个黑太阳》《"百极碎"启示录》《怀念瓷香》,都可以让我们闻到书卷中掩饰不住的陶瓷芬芳。胡辛凭着机敏、灵透、细微的艺术感觉,把瓷都所独有的风土人情和独有的文化内蕴细致地品味出来。在胡辛的南昌、景德镇和赣南的文化探寻中,历史古城南昌民俗风情扑面而来,瓷都景德镇陶瓷文化琳琅满目,而赣南则是一种红色印象、一段童年情结。红土系列《我的奶娘》《粘满红壤的脚印》《这里有泉水》等作品从容地展露赣南地域特色文化,她传承着赣南的红色文化内涵,又娓娓絮叨着对赣南的情感体验。那一片刻骨铭心的风景,绵长悠远又情到深处。
                   胡辛曾说:"如果说文学作品是长青之树,传统便是哺育着滋润着她的河流,地域便是绿树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这条河流就没有我,没有这片土地便没有我的作品。"这些地方不仅有着地理学上的意义,而且深蕴着精神学价值。胡辛在寻找故土家园的同时,她自己也被故土家园所寻找,一切难解难分,成为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一部分。

  迷失风景中的坚守
                 如果对胡辛的作品进行深入研读与思考,就会发现,她之所以能够创造出那么多那么好的元气充沛的文字,源于她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大地的敬畏和热爱、对真诚和理想的坚守。在她38部文学作品中,那些如赣水般的文字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波涛,时而疾速地冲上河岸,时而深不见底。

  毫不夸张地说,她的那些文字为渐趋凋零的朴素重新赋予了力量,延伸着千百年来对真诚的期待。                  是的,她不仅喟叹女性、歌吟故园,而且在喟叹和歌吟中希冀皈依,希冀在迷失和失落的时代里保持真诚和理想。《四个四十岁的女人》倾力描摹的是一位坚守理想的"女性":她无怨无悔地在乡村从教,得到的是学生们"人世间最崇高、最热烈的爱"。《蔷薇雨》在质疑"世界有没有爱"之时,深切地渴望着真诚,期待那份" 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纷繁世事中,总还保留着纯真又炽热的情,"胡辛曾动情地说:"我们得到的是我们从未拥有过的,而我们轻易抛却的也许是我们乃至我们以后的几代人所苦苦寻觅的。"她对理想和真诚的拥抱和渴望是如此热烈,这是怎样的执著与坚定。
                   新世纪以来,胡辛在精神之旅上继续高蹈远扬,呼唤渐趋流失的人文关怀与道德坚守。剧本《聚沙》和《沙之舞》最为集中的寄托了她在一个实用主义、商业大潮和消费主义即将获胜之时对时代价值酣畅淋漓地追问与思考。《聚沙》展示了当代大学校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单纯又复杂的关系,碰撞出人性深处的真与伪、善与恶。《沙之舞》是关于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在学习、生活、爱情中真善美的纠葛。两部作品将现实中的亮丽与灰暗、真诚与虚伪、自然与做作、守望与超越进行了生动地还原重构、深化升华。严肃而独特的审视评判,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蕴藏的撼人心魄的力量。
                   30多年过去了,胡辛以她的变与不变,展示出了她独特的美的历程,她那执拗而深情的寻找之旅,充满细腻人性的絮语和复杂的人生况味;她那朴素中的丰沛、绚烂中的纯真、率真中的和美,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超越了性别与地域的书写,在文学与人生中耸立着别样的真诚与永恒。

链接: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