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晨报:《沙之舞》:胡辛工作室领衔南昌大学原创电视剧亮相

2011-09-02

    

 

9月5日,江西晨报对我校胡辛工作室领衔南昌大学原创8集电视剧《沙之舞》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报道,全文如下:

  南昌大学胡辛工作室出品的8集电视连续剧《沙之舞》于2011年8月17~18日在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5套)经典剧场首播。该剧是继24集校园青春剧《聚沙》之后,胡辛工作室推出的第二部高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摄制的原创性作品。

  《沙之舞》作为唯一一部参加2010年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的中长篇校园青春剧,获得"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创意提名奖";同时还获得中国高教学会影视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影视教育创作奖”;同期纪录片《在路上--胡辛老师和我们的<沙之舞>》荣获2009年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选最佳创意提名奖;江西省“翠竹奖”最佳校园题材纪录片及纪录片大奖。

  据悉,《沙之舞》由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生导师、著名作家胡辛教授担任总编导,导演组、摄像、剪辑、主要演员等主创人员均由该校影视艺术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2007级、2008级的硕士研究生义务担任。近日,记者采访到胡辛教授,了解《沙之舞》幕后的故事。

  国内首部以化学实验室为主要场景的电视剧

  《沙之舞》的创意来自于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研究生的两门课程:《影视编导研究》和《毕业创作》。胡辛教授认为理论联系实践是影视学科必须走的道路。

  “2004年我应邀到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做学术交流。让我最震惊就是他们给学生提供的实验室可以用十里长廊来形容,实验室里的设备应有尽有,这所学院培养出了马丁?斯科塞斯等世界级导演。我想原因在于他们非常注重实践。”

   回国之后,胡辛教授带领影视艺术中心2004、2005级的硕士研究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摄制了《聚沙》,之后胡辛教授创作了第二个剧本《沙之舞》。

  《沙之舞》讲述的是学成归国的博士何冰在母校西江大学有机化学硕士点工作,因为贪欲,被恶势力利用攫取戒毒方程数据走向犯罪深渊的故事,反映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爱情、日常点点滴滴中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碰撞、纠葛和撕掳。

  谈到该剧的选材和立意,胡辛教授说“现在的年轻人是强调个性张扬,我觉得这必须要有一个度。毒品是人类的天敌,而贪欲是腐蚀人类灵魂的毒品。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高科技犯罪是当代值得深思的问题。《沙之舞》的立意点在于道德是沙之金、光之在,而贪欲毁灭人性之光。”

  胡辛教授介绍,《沙之舞》是国内第一部以化学实验室为主要场景的电视剧,选取的拍摄地点是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化学实验室为主要场景,为的是突出一种美学观念。我认为美不仅仅存在于田园,也存在于实验室。由于摄制组去实验室太频繁,里面很多博士硕士都指导我们做实验,甚至有些人开玩笑说麻烦你们不要再来了,我们都分不清戏里戏外了。”

  激发学生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本色

   谈到挑选演员的标准,胡辛教授说:“没有刻意选演员。我就是做到了知人善任,知人善用,角色都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带的这些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平时表现好的表现不好的都要安排角色。安排角色的时候要考虑到能把他们内心深处的,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本色给激发出来。我曾经跟男一号开玩笑说他基本上跟角色合二为一了,其实这些人都没有受过表演训练。”

  谈到《沙之舞》的拍摄技巧,胡辛教授告诉记者,在资金不足的前提下,拍电视剧完全是靠天吃饭,其实再好的电影电视设备制作出来的效果,也美不过自然的好天气,最可靠的是天是地,还有就是天然的光线。

  “我拍这部剧用了很多学院派的手法。印象中有一场很唯美的戏,就是用长镜头拍男女主角情感冲突。当时正是莺飞草长的时候,我们以‘前虚后实前实后虚’来映衬女生的嫩和男主角内心的煎熬。”

  同时,胡辛教授讲述了印象最深刻、效率最高、效果最真实的一场戏。

  戏的内容是香港来的黑社会要窃取戒毒秘方,把男一号的前女友做诱饵绑架在一家宾馆。饰演男一号的学生通过家长联系到了嘉莱特和平国际酒店总统套间,但只能用两个小时。剧组临时通知扮演黑社会打手的学生从前湖校区赶来,但传话的男同学听错通知只叫了一个人来。由于通知失误,另外三个扮演打手的学生只得没吃早饭打的赶了过来。

  “剧情需要把女一号绑住摁在地上,且用透明胶封住嘴。时间紧迫,一声开机,‘打手’狠狠地一撕透明胶,‘啪’地一声,女一号的眼泪唰一下就流出来,她是真的痛得流泪,根本不用滴眼药水,这场戏不到两个小时就拍好了,拍得很精彩,达到了专业水平。”

  拍剧靠的是“井冈山精神”

  据悉,拍摄《沙之舞》的整个过程要翻越两座大山,一是资金的匮乏,二是人心的不齐和动摇,用胡辛教授的话来形容就是,“要井冈山的精神才能拍下去”。

  “2004年,我用了一点智慧让学校出资买了价值20余万的标清摄像机。我们的规矩就是要像爱护眼睛样的爱护我们的设备,人在设备在,人在场机子才在场。我们没有轨道,拍长镜头就是几个人拖着机器走。由于设备有限,江西电视台的人说我们用机器比他们都用得狠。”

  《沙之舞》只有8集,时长6小时,但剧组却耗费了与24集《聚沙》相同的时间才摄制完成。对此,胡辛教授认为,理论联系实践也要解决思想意识的问题,如何矫正极端的个人主义在拍摄中就体现出来了。

  “开拍的时候大家热情很高,但后面发现是很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走完就失败了,这时候极端个人主义就显现出来了。我们拍《沙之舞》时会摄像的人有2个,后扩展为四五个。主创人员里面又包含了两个年级的学生,07级学生到后面要做毕业论文。因此,我约法三章:一没有年级区分,不能说我07你08,二不分胡老师学生非胡老师学生,三是吃苦。”

  “另外,现在的小孩比较娇气,做事借力的多给力的少,致使拍摄屡屡叫停。一旦主角占据自己的位置后,就容易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所以我们拍戏的同时也开很多会,有话都摊在桌面上讲,我是很严厉的,慈不掌兵,必须有团队精神。”

  据了解,《沙之舞》的主创人员多已经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岗位,校园三部曲之《惊艳陶瓷》已经开拍。胡辛教授认为,经过了《聚沙》的尝试,《沙之舞》的磨炼,现在影视学科理论联系实践的桃树长成林,已经在结果了。

  “《沙之舞》的拍摄和播出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比如谢副校长负责的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无偿提供了拍摄场地和实验指导,在摄像机坏了之后,李副校长即拨出3万元修理,在24小时内解决了这个问题,江西五套对该剧播出给予了大力支持等等。”胡辛教授通过晨报致以真诚的感谢。

  同时,胡辛教授表达了对《沙之舞》的期待,“不光在5套播,还想在卫星频道播出。”

相关链接:江西晨报:《沙之舞》:胡辛工作室领衔南昌大学原创电视剧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