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辛先生的长篇著作《瓷行天下》,如中国好书颁奖盛典所言:“从外销瓷的角度来切入,它追溯了自汉唐至明清,历代帝王他们的政治制度、个人意志和审美情趣,对瓷器瓷业以及外销瓷的影响。它以瓷带史,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陶瓷文化传播天下的沧桑之路,勾勒出了中国瓷器行走天下,荣耀世界的华美图景”。
中国,是瓷的祖国。CHINA—中国,china—瓷,瓷就是中国符号的代表。瓷可称为最早的世界性的商品,然而,她似更多从精神层面上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瓷领先世界至少是150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瓷让世界叹为观止。而江西景德镇是世界瓷都,江西万年则是陶的故乡。两地相隔不过百余里,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怎样的亲缘呵!
王蒙先生评价《瓷行天下》:赋予瓷以精神的主题,大气而灵动。它告诉我们柔美爽利的中国瓷器,是最早的世界性器皿材料,承载着中外文化交流互动,同时负重若轻,赏心悦目。单霁翔先生认为:该书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通过对中国瓷文化、外销瓷历史及承载作用的研究,将历史与当代时空交错,引领读者步入荣耀与坎坷交织的千年瓷路,领略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纵横捭阖:高扬行天下精神
《瓷行天下》着眼探寻梳理外销瓷行走天下的历史脉络,视阈开阔,恣肆汪洋。回眸千年瓷路,交织着繁荣与沧桑,闪耀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
该书以中国历史朝代变迁为纵轴,从汉唐宋元到明清,史料钩沉,目不遐接。在横轴中镶嵌着一个个外销瓷的故事。故事中瓷拟人,人喻瓷,交相辉映互证互动,从精神层面阐述中国外销瓷的文化传播及世界性意义。可谓上下几千年,纵横六大洲。从“汉唐古道 丝路瓷路双生花”到“宋元帆影 天青色与青花瓷”,从“国色元青花 原来竟是外销瓷”到明代“长风破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从“欲说还休 失之交臂大海洋”到“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的反思,在繁华与荒凉的交织中,瓷有单色青花粉彩青花玲珑颜色釉广彩之分,人有窑工瓷匠皇帝后妃名流平民之众纷至沓来。同样有引人入胜饶有情趣的外销瓷个案解析,但作者始终立足于从精神的层面上阐释瓷行天下的文化传播及世界性意义。
近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言:“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世变亦隐隐相关焉”。古今穿越中,读者被引导着,做了一次中国外销瓷史追根溯源式的漫游。掩卷遐思,不得不叹:在肩挑驼运舟行的过往岁月中,瓷行天下创造了人类文化史的奇迹,中国人排除万难“走出去”的精神,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展示。瓷文化的输出和交流互动,促使世界文化无比繁茂兴盛。
《瓷行天下》写作的难度是:必须将严肃严谨的史料、真实的新闻如考古发掘、沉船打捞等,和文学书写相融。欲将历史和新闻演绎成动听动心的故事,实际操作中必须把握好“度”,真实纪实的生命性与想象还原的虚构性必须遵守各自的底线!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马六甲的郑和水井、好望角的呼啸海风、托普卡普宫的元青花、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瓷······百闻不如一见。该书结构恢宏,虽错综复杂却井然有序;笔墨酣畅淋漓,时而擦出智者的思想火花;在专业研究和普罗大众之间架起了桥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可读性强。
别出心裁:皇帝与外销瓷
皇帝的瓷,当是景德镇的地标和名片。自元代忽必烈指定浮梁瓷局烧造皇帝的瓷以来,历经明清,六百三十三年的御窑皇瓷,炼就了景德镇的御窑“皇”字号。而以湖田窑为主的民间青花瓷则是景德镇展翅飞翔的双翼之一,缺一不可。作者别出心裁地梳理出了一条不同于通行著作体例与风格的中国瓷器外销主线,体现了作为一位文化学者、学者型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敏锐眼光。
作者明白:“珍贵的瓷,本是历朝历代千千万万能工巧匠的心血汗水凝练,然而,大历史几乎忽略‘瓷器’二字,陶瓷历史也极少记载瓷匠姓名,甚至根本没有留下其真名实姓······似乎只有以皇窑御瓷为主,才能凸现中国陶瓷乃至世界陶瓷演进的线路······这是怎样的不公和悲凉!西方瓷的接受史研发史又岂能离开一个个皇帝的为瓷而狂?”
但是,她又清醒认识到:“无论是大小语种南腔北调说着同一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帝王如何能割裂与一方水土与平民百姓的种种关联?御窑民窑又何尝不是在官民竞市中碰撞?如同层韵涌叠着层韵,何能不抵牾不交流不杂交,以至水乳相融?唯其如此,瓷文化才生生不息吧。”朱棣的北国豪迈、朱瞻基江南风华,正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养育;而审美定势与审美需求的交流变异方又繁衍出丰富多彩。试看民间青花渣胎碗的纹样,实是从宣德官窑蝶耳杯嫁接变种过来的。这种似花非花的态势,当代的抽象艺术与之又何其相似乃尔!定制瓷克拉克瓷徽章瓷之间亦是交叉关系,一切的一切离不开交流互鉴。
一切都将逝去,但留下来的仍有文化。御窑皇瓷与民窑民瓷水乳交融。景德镇瓷独步天下,何故?因为她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因为她有吐故纳新的眼光和实力,因为她始终将传承与创新实践于瓷业。
读瓷,让我们领略到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骄傲于中国瓷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从瓷上文化理解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风格对人类命运的担当。同时,触摸瓷器,如同触摸历史。不朽的瓷见证了文明的变迁,精神之外,物质的、商业的价值,都值得人类珍惜和探研。
女性视角女性感悟:生命交付写作
胡辛大学毕业即分配到景德镇工作,十三年后才回到南昌。一个女人的花样年华黄金岁月就镌刻进这方水土。她的创作富有地域色彩——赣南、南昌和景德镇,而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占了近二分之一。从“实名制”的《昌江情》《瓷城一条街》到《陶瓷物语》,从电视系列片《瓷都景德镇》《瓷都名流》到校园青春剧《聚沙》《沙之舞》《惊艳陶瓷》······景德镇瓷都梦,是她写作的血脉和精神所在。
《瓷行天下》可谓厚积薄发,积溪流而成江海。
她在《瓷行天下》中写道:翻开《中国陶瓷史》,第2页有“陶的制作应该归功于女性”。她用女人的眼睛凝视陶瓷。有评论家指出:胡辛是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自现代以来文学成就最突出的女作家。她由《四个四十岁的女人》发轫,从追求女性为社会承认的“理想”价值,到《蔷薇雨》呼唤女性的内在自觉,再到《怀念瓷香》重构己身历史的母性书写······使人们看到:一方水土和一方女人有着隐秘的生命关联,一种具有持久魅力的写作,往往是经由自身丰富的生命感悟而朝向地域与传统的一次精神扎根。
她了然:瓷是土与水在火的炼狱中的结晶。点火烧窑三天三夜后,砸开窑门,有的是正品,有的是次品,也有让人大喜过望——是精品,乃至极品!也有什么也不是的废品。可是,无论是什么品,都回不到从前!
瓷的烧炼,犹如一个女子从呱呱坠地到豆寇年华,从初为人妻到怀孕分娩,从茹苦含辛的母亲到从容老去。她怦然心动:炼瓷,犹如人生。
越是精美的瓷器,越经不起碰撞,哪怕不小心轻轻一碰,它也会摔得粉粉碎。她叹息:这,太像人的感情,尤其是女人的感情!
这是诗一般的对瓷的哲理感悟。胡辛渐渐地建立起真正属于她自己的语汇,无论是小说散文影视还是理论研究,既是文学的,也是文化的。
“飞翔是妇女的姿势——用语言飞翔也让语言飞翔。”《瓷行天下》无疑是又一次超越自我的飞翔。
胡辛,执教半世纪,从文37年,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而且还进入绘画陶艺领域。她不是匆匆过客,也非唯利的淘金者。其《瓷行天下》,对陶瓷的膜拜渗透于文学的庄严与艺术的崇高中,作者人格与风格合一,见证了学者型作家的品质与智慧。
瓷行天下,负重若轻。
瓷行天下,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