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凭栏观海 岁月留声——胡辛论说纵览》序

2019-03-20

    胡辛先生是我十分尊重的前辈作家,也是一位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的资深教授。捧读厚重的《凭栏观海 岁月留声——胡辛论说纵览》,感慨系之。在这部视野开阔的文集中,让我读到了一位在岁月中执着而快乐追求的别样的胡辛。
                     作家和教授的双重身份于她而言名副其实。或许,前者的知名度比后者要高,但在她,付出的心血和精力,后者要多得多。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做个好教师并不容易!胡辛教授执教半个世纪,高校执教30余年。授课、课题、论文、论著,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繁花满树,硕果累累。她自我定位:教师是我终身的本职乃至天职,文学创作是我的业余爱好,绘画则是我老年的追梦。
                     我曾说:胡辛先生的文学艺术创作,可以梳理出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一条是对于地域文化的深情凝视,在这种关注与凝视的背后,是她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敏锐感悟和把握。胡辛教授在学术领域的探索亦以此两条主线展开。这部文集的第一、二部分收入的文章,正体现了她围绕这两条主线进行的学术探究。
                     1983年胡辛以短篇小说《四个四十岁的女人》摘得国家级文学奖,随即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并获飞天奖;又被改编为电影《同龄女友》。她的长篇小说《蔷薇雨》《陶瓷物语》(《怀念瓷香》)以及传记文学《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最后的贵族·张爱玲》《陈香梅传》《网络妈妈》等,始终关注女性价值和女性命运。在文集第一部分"飞翔的天空:石破天惊逗秋雨"中,她将对女性历史女性价值的寻寻觅觅从文学创作引入学术研究之中。尽管女性的翅膀是沉重的,但中国女性无论尊卑贵贱仍然不屈不挠地飞翔。这些论文的字里行间浸透了胡辛对女性创作的反思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探究。比较而言,前期的论文以浓烈的感性见长,如《女小说家的审丑意识》等文可看到她对文学前卫现象的高度敏感;后期的论文则更多是结合具体作家作品对女性主义理论自身的深入思考与阐释。胡辛教授将学术视野投向历史上中国女性写作传统、特别是五四以来的现代女作家及其作品,并与当代女作家的创作进行比较,既看到继承、超越,也看到反叛乃至倒退,讨论严肃而深刻。如《别样视野的身体写作》以萧红笔下的《生死场》为例,一反当时对"身体写作"的鄙俗陋见,彰显萧红"身体写作"的沉重苦难和先锋意义。
                     文集第二部分"倾诉于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主要着眼于地域文化及在文学创作中的呈现。其早期论文《地域·民俗·小说》和《市井·民俗·小说》已注重民俗和民俗学的探研,又将女性文学理论与民俗学相结合,从婚俗、生育习俗、精神图腾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提炼出江西作家的地域情结与浓烈地域色彩。如从宏观视角上对江西红色题材文学及影视创作的研究,又如她对景德镇地域文化的研究,都是从基础的文献梳理做起,胡辛教授和她的学术团队做了大量工作,体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更为可贵的是,胡辛教授能将自己对女性生命的关注与对地域文化的探究进行打通,如她从陶瓷的发明、特质和种种民俗事相探寻中渐渐还原出一部女性生命被湮没的历史,提出有"一部隐形的妇女陶瓷史"的观点,这一发现可谓独到而深刻。
                     胡辛教授的学术生命是鲜活而丰满的。这部文集第三部分"银幕探微:影像书写的书写"和第四部分"荧屏对话:百般红紫斗芳菲",记录了胡辛从文学到电影电视领域研究的拓展。她有多部短中长篇小说改编为影视,她是电视系列片《瓷都景德镇》《瓷都名流》的主创之一,也是青春校园剧《聚沙》《沙之舞》和电视电影《惊艳陶瓷》的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正是有了这种深入其间的影视实践,她的影视理论研究自然具有相当份量。作为南昌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点的首批导师,胡辛教授和她的团队拿下了江西高校第一个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点,这个硕士点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为影视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我有幸应邀多次担任这个硕士点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深知胡辛和她的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艰辛!我注意到收入这部文集的影视论文中有一些是她和研究生合作的成果,于她而言,那是艰辛引领和共同合作的纪念。
                     文集的第五部分"留住的时光:昨夜星辰昨夜风",收入了胡辛读恩师王蒙及多位友人著述的感悟,真个是"情满则溢"!其实,理论何尝满眼灰色,应当也是青绿的生命之树。她提出传记文学是"虚构到纪实中穿行",虽是自己写传记的真切感受实话实说,但未免大胆直率犀利,还有那么一点点偏激。
                     而今,胡辛教授已出版各类书籍40部,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当我们为作为作家的胡辛先生、作为教授的胡辛先生由衷地鼓舞和赞誉的时候,忽然发现近年来她又如旋风一般进入了画坛。她的美术创作,同时涉足人物、花鸟、山水三个领域,纸上作画与瓷上绘画齐头并进,尽显其一贯的行事风格和艺术激情。 固然,"一生只做一件事",值得赞颂和发扬,这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需要"咬定青山"的定力;但是,也有一些才华横溢的人,能够从容不迫地触类旁通,在人生的追求中多开几扇窗户,让人生更见丰盈。胡辛教授就有这样的底气和机缘。在多个领域相互渗透,一通百通,涉笔广博,却游刃有余,这与她自信自强、锲而不舍、胸襟开阔、学养深厚且生性乐天是分不开的。
                     "凭栏观海",胡辛教授观的是知识的大海、文化的大海,浩淼无际,丰沛变幻;她观的又是社会现实的大海,惊涛拍岸,山重水覆;"岁月留声",胡辛教授执教近半个世纪,从文习艺35年,教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交融,在文学、影视与绘画之间架设立体交叉桥。岁月滋养人磨蚀人改变人,但总有永恒的东西不会改变,比如:真诚、善良、美好、忠诚、崇高、信义、真情、正直、勇敢、爱……真正的师者、真正的作家应该将永恒的"真善美"浇筑进精神深处。
                     文学和艺术的确是能令人青春永驻的事业。且看胡辛先生,年逾七旬仍然保持着如此充沛的艺术激情和青春魅力,无怪乎京都评论家称她是"红土地上永远的青枝绿叶"。
                 (作者系江西省文联主席、二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