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胡辛细说吴泰昌的江西情

2025-10-22

bed82c3b7c510fde8ebeecedcbf9e3c8.jpeg

深切追思吴泰昌老师的江西情

文/胡辛

吴泰昌老师与江西,有着特殊深厚的真情。

1984年春我以《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获国家级文学奖后,感到文艺报第一副主编泰昌老师与《百花洲》过从甚密,责任编辑周榕芳、桂晓风等常提起他。得知泰昌老师于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又攻读了文艺理论的硕士,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他是安徽人,然而,其童少年时代是在江西度过的。是因为他母亲曾在抗战时期的保育院工作过?详情不详。似跟吉安、赣州有关。查历史资料,1938年4月4日,江西保育院在南昌新建万寿宫成立,后来战况恶化,便迁至永新县东门外台上村,居破旧祠堂和娘娘庙;后又经几次迁徙至泰和县、赣南乃至外省等地……我顿悟,泰昌老师的名字,岂不是从“南昌”和“泰和”两地名中各取一字而成?战时保育院是被赋予“红色摇篮”精神的!曾救助过几千名难民儿童!至于泰昌老师的童少年是否跟赣南虎岗的“儿童新村”有关?不得而知。但泰昌老师对赣地山水的溢美之辞流泻在文章中,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红红的小辣椒》,开篇就是写赣地青绿山水和四季风景。他从小在江西逃难,战火纷飞中,就凭一双小脚板跑在那绵亘百里的深山里,他叹道,那是真正的山,绿荫覆盖的山,见过真正的老虎,然,春天有百花,秋天有毛栗子……所以,哪怕小脚板跑出了厚厚的老茧,他还认定赣地山水美!以致于对比出自家当涂旁的山地小镇不咋地,哦,要晓得,当涂可是李白终老地呵!不经意间便流露出少年真情难忘。

1.jpg

当我得知泰昌老师是阿英先生的女婿时,更是仰视不已。阿英,又名钱杏邨,文人中的老革命,左翼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鲁迅先生、茅盾先生等接触密切。现当代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我有本1933年上海光华书局印行的《当代中国女作家论》,黄人影编,其中《丁玲论》《白薇论》《绿漪论》,作者是方英;《关于沅君的思考》《关于陈衡哲创作的考察》《关于凌淑华创作的考察》,作者是钱杏邨。方英,其实也是阿英的笔名。可见阿英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引领作用。泰昌老师能成为阿英的女婿,也是助手,必定出类拔萃才华过人。历史与今天、书本与现实在我不乏幼稚的想象中穿越起来。

1989年前后,江西电视台专题部邀我策划20集电视系列片《瓷都景德镇》,我很快拉出大纲和细纲,如是,曹台长率我们一行五人去到中央电视台。中央台黄惠群台长对老区江西很重视,亲自接见我们。1990年12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了40万字拙著《蔷薇雨》,恩师王蒙作序。我即寄给黄台长请她指正,她立即推荐给了中央台总编室。后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接纳,并邀请我去北戴河开选题研讨会。张天民主任拍板,定下由中心拍摄同名30集电视连续剧。并将我安排在物质部招待所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包住还包吃,每天80元餐费。此期间,泰昌老师闻讯来招待所看望我,这让我这个老表嫂“受宠若惊”,命运咋就如此青睐于我呢?泰昌老师既大谈当今文学与影视结缘的意义、文坛种种轶闻趣事,又告诫我影视圈的复杂变幻,要我有心理准备。

2.jpg

其时,我就想提出去他家参观,因为阿英先生是书痴,民国时期就以藏书著称。阿英的大儿子钱毅,小小年纪剧本写得很出色,22岁献身革命,陈毅同志都叹可惜了!泰昌老师的夫人应是阿英的小女儿,故宫博物院学者吧。我想,泰昌老师的家当坐拥书城。但怕太冒昧,说不出口。又想,来日方长,总有一天能一饱眼福。

我对泰昌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真诚待人,热情助人!

他的身板很厚实,装扮很时尚,那时,影视等娱乐圈的男性已多是长发披肩,泰昌老师也像是先锋,他的长发浓密厚实。他的面貌和声音都很有特色,过目难忘。眼睛炯炯有神,扁扁嘴,说话语速快,太急了,就稍有点结巴。其坦诚,像对任何人都不设防,因此,很容易与对方促膝谈心。

泰昌老师关于“触电”的话,不幸言中。30集电视连续剧《蔷薇雨》眼见开机,却又突然流产,后几经周折,才起死回生,1997年由上海永乐影视集团和江西电视台联合摄制,热播大江南北,取得社会和经济双效。这是后话。

3.jpg

1992年,作家出版社的资深编辑李玉英,为我写了篇评论《胡辛的家乡情结与女性意识》,她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着力评价了拙著《粘满红壤的脚印》《这里有泉水》《瓷城一条街》《蔷薇雨》等。该评论由泰昌老师在文艺报发表,题目被他大笔一挥,改为《胡辛:红土地的女儿》,而且,题目字体大且粗黑,抢眼!他扁扁嘴:“这题目,多好,简明扼要。”玉英和我,都口服心服:确实是振聋发聩。这,也鞭策激励着我,今生今世,要对得起这“身份”。

1996年,江西日报副刊在井冈山开笔会,总编彭春兰亲自带队,邀请了七八位省内外的作家和评论家,我有幸忝列其间。彭春兰是老红军的女儿,待人真心实意、贴心贴肺;她美丽温婉素雅,处事干练坚决,人称海纳百川的彭总!井冈山笔会上,日理万机的泰昌老师也来了!他豪放又严肃,俨然领导风范,他认为江西堪称精神财富的“富省”。文艺工作者应努力奋斗,多出好作品,必大有作为!依稀记得他像是提前离开笔会的,行色匆匆。身兼要职,时间就是效率。笔会组织安排得非常好,内容丰富,收获满满。踏访了五大哨口,还有刚开发的陡峭险峻的龙潭,领略到当年红军岁月的严峻艰难困苦。

笔会中,认识了画家蔡超,下山后为蔡超写了篇评论,还是泰昌老师在文艺报推出,他又大笔一挥,将原题“落墨自超话蔡超”,改成了长长的题目——《蔡超:自觉背负着再现江西沧桑历史巨变的重任》。亦是又粗又黑又大的标题,虽然长,但长有所值,大大升华了主题和立意,蔡超的画作不少以当年革命斗争岁月为题材,如《毛主席在农村调查》《黄洋界保卫战》《方志敏》等,其元叙事主旋律精神跃然纸上。

泰昌老师亲自写过《江西有个吴海》,高度评价了文艺理论家吴海老师,这既是对他人品和学问的由衷肯定,也是对他引领和推动江西文学创作的期许。吴海老师恰恰是我的恩师,大学的写作老师,《四个四十岁的女人》的第一篇评论者!吴海老师一直关注扶植我的创作,是《胡辛创作与江西文化形象建构》的策划者之一。

2001年,文艺报和作家文摘又刊发了玉英老师的《白色土的倾诉》,此文主要评论我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创作。李玉英和侯秀芬总编是我在作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八本书的责任编辑!

这,仅仅是孤陋寡闻的我所知道的冰山一角。

文艺报成立于1949年,是新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艺理论评论报纸,有标杆式权威地位,泰昌老师身居要职,接触人物多多,且多是大人物,然而,他对经济欠发达的老区江西的文化人,却总能费心尽力推出,以引人关注!实在难能可贵。

文艺报属中国作家协会,我曾三次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出访美国、捷克和马来西亚。而我,只是游离于作家圈的业余作者。感恩中国作协!感恩泰昌老师!感恩文艺报!感恩江西日报!

然,近十几年,我忙于景德镇胡辛文学艺术馆的筹备和建设等事,与泰昌老师“失联”了,但有好几人托信给我,说泰昌老师问起你,我也希望联系上,可是,人生是缘,有的人有的事,就是空留怀念。

我到底没见到过泰昌老师坐拥书城的家!

泰昌老师,一路走好!

相信您在那个世界里,依然坐拥书城,永葆真诚智慧热情!

胡 辛

写于2025年10月12日

来源: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客户端有删减

原文链接:https://dj.jxnews.com.cn/webDetails/newsPc?id="12095300&tenantId=312&uid=6846d3208609220019477dc8&sig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