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一路繁花竞开——改革开放以来的江西文学

2019-01-22

  

 

本报记者 万芸芸

  不久前,由江西省文化促进会、江西省文联、南昌工学院主办的"回顾与展望"新时代江西文学沙龙在南昌举办。近20位作家、评论家、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江西文学。

  研讨会现场,专家们各抒己见,有的从体裁出发,对江西的小说、散文、诗歌、影视文学等进行分门别类的钩沉;有的以时间为轴,把改革开放以来的江西文学分为"改革开放头20年"和"进入新世纪以来"两个时间段,或是以"大转折时期的呐喊""商潮中的坚守""新世纪的风采"三个篇章,对江西文学的发展态势、特点进行剖析,还有的秉持文学本体论,探究江西文学的独有气质和江西气派……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勾勒出江西文学走过的风雨历程。

  与时代同行,

  江西文学为中国文学贡献了光和亮

  改革开放以来的江西文学,珍藏着江西人民的光荣记忆。专家们一致认为,江西是一片盛产文学的沃土,江西文学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同时起步,当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潮流激荡时,江西文学风雨兼程,与时代同频共振,并且在某些领域集中爆发,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成绩,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家力作,在文学百花园中绽放了江西风景——

  一是以陈世旭为代表的反思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目光深邃而清醒,缓缓讲述历史的阵痛和反思。上世纪80年代初,《小镇上的将军》出世,陈世旭一举成名,该作朴素鲜活的语言、真实立体的形象等风格自成一脉,此后《马车》《镇长之死》《青藏手记》等才思奔涌,在全国文坛上为江西赢得了荣誉。

  二是以胡辛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展现了时代洪流中女性的独立、女性的命运、女性的价值追求。自1983年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来,胡辛几十年笔耕不辍,《蔷薇雨》《怀念瓷香》《陈香梅传》等温婉如雨润泽心田,以女性特有的柔软书写,擦亮了自身的醒目标签。

  三是以胡平为代表的报告文学,打通了文学与新闻的隔阂,用文字刻录生活、记录时代。《世界大串流——中国出国潮纪实》《在人的另一片世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纪事》等,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时代的表情,以深情的笔墨记录社会的变迁。今天读来,仍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四是以毕必成、王一民等为代表的电影文学,造就了江西电影史上的一座座高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毕必成的《庐山恋》,王一民的《乡音》《乡情》《乡恋》"乡土三部曲",张刚的阿满系列喜剧电影等火遍全国,摘得了众多的"金鸡"奖和"百花"奖。而这些作品开创了电影文学的新样式、新表达、新可能,对江西文学,乃至全中国电影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五是江西散文以集团军的形式出现,成就了"江西的散文现象"。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散文风起云涌、名家辈出,涌现了一批艺术上乘、风格成熟、水准相当的散文家。其中以刘上洋、刘华为代表的文化散文和以范晓波、李晓君、江子为代表的新锐散文,以及梁琴、郑云云、王晓莉、姚雪雪、陈蔚文、简心等为代表的女性散文,成为这支队伍里最具特色的方阵。江西散文蔚然成军,如今一批80后、90后的文学新锐,继续在省内外文学期刊上攻城掠地。

  六是网文赣军"大神"林立、捷报频传。自1998年第一篇网络文学问世,20多年来在网络文学发展的每个阶段,江西网络作家都踩准节拍、成绩不俗。今何在、方想、欧阳娟、太一生水、犁天、草玄、阿彩、纯情犀利哥、慕容湮儿等网络作家勇立网文潮头,他们的创作横无际涯、想象力丰富,许多作品获得IP影视改编,《悟空传》《倾世皇妃》等圈粉无数。

  七是以彭学军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上文学的底色。"她的写作,突破了少儿阅读的范畴,以少儿的故事手法,进而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切、思考,流露的是理性的人文关怀。"从散文集《纸风铃 紫风铃》到小说《腰门》,再到小说《浮桥边的汤木》,彭学军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而她旺盛的创作才情还在延续。

  "几十年来,江西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国文学贡献了光和亮。"在专家们的回顾中,江西文学浩浩荡荡,向着永无止境的下一站进发。

  与未来相邀,

  文学赣军踏上新的征程

  "几十年来,江西文学以坚定的品质、智慧的创作,形成了江西文学的独特气质和江西气派。"研讨会上,专家们试图透过江西文学创作的表象,去挖掘潜藏其中的精气神,以及由无数作家作品积铢累寸造就的江西气派:

  首先,江西文学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文学生态。改革开放后的江西文学一路繁花竞开,姹紫嫣红,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皆有不俗表现。文学表达的形式十分丰富,表现的内容同样不乏,历史题材、革命历史题材、都市题材、农村题材,以及具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先锋派创作等,花红柳绿各具特色,书写了文学的丰饶与多姿。

  其次,现实主义创作始终是江西文学的主流。与时代同行进行现实主义创作,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担当。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作家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政治自觉,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向,为时代泼墨、为人民抒怀。尤为可贵的是,众多作家倾心于脚下的那片土地,或是传承红土地的红色基因,或是状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赣地风情,或是叙述赣鄱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

  再次,江西文学有着一支完整有序的作家梯队。江西文坛人才济济,资深作家宝刀不老,中年作家佳作不断,青年作家一群群地萌芽、拔节生长。他们在同一屋檐下,以不同的文学建树,续写着文学梦想。

  当专家们自豪于江西文坛的荣光时,大家也展开了冷静的思索。"江西文学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与全国文坛同步前行,在本世纪以来略显沉寂了""与其他省份比较,江西文学的整体实力还存在差距。"

  的确,江西文学取得的成绩是充分的,但确实是不够的。摆出问题、查找原因,专家们从多方面进行研讨,群力群策为发展江西文学建言。有的专家呼唤文坛领军人物的出现,"江西文学高原正在隆起的态势下,我们呼唤高峰""重视旗帜性作家的重要作用,攀高峰、举大旗,带领江西文学整体实力再上一个台阶";有的专家看到了作家队伍的建设,"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要有读者意识,注重文学的出版和传播,只有好看好读、读者接受,文学才能走得更远""要培养作家解剖社会的能力,作家的情怀就是作品的情怀。作家应该去做一只萤火虫,集合发亮照亮夜的黑";有的专家强调文学批评的重要,"文学批评要尽快活跃起来,切实发挥文学批评促进创作、提升审美的功能";还有的专家诉说着对文学的眷恋,"当前,文学的消费特征越来越明显,名著名家在减少,人们对文学的关注在减少""文学并未离开生活,文学从幕前转向了幕后,但文学底本的功能在不断强化""文学必将与人类相伴永远,而江西文学也永远在路上"……

  在专家们的眺望中,文学赣军正磨拳擦掌、整装披挂,踏上新的征程,去寻获更加精彩的作品,去造就更有影响力的高峰。

原文链接:江西日报